心血管内科(简称心内科)创建于1962年,我国医学界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龚念慈教授、尉挺教授是我科奠基人。经过40余年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心血管内科不断壮大,现为国家卫生部和解放军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上海市成人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
目前有工作人员100余人,解放军三级教授1名、教授5名、副教授6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7名、主治医师、讲师、技师20余名。现设有床位111张,设监护病床15张,每年门诊人次20余万例次,收治患者5000余例,各种介入诊疗手术4000余例次。
设有心功能室、心电图室、电生理检查室、及心导管室和心血管病基础研究实验室等部门。目前我科已发展成为拥有先进医疗设备和技术,诊治各种心血管常见病及疑难病的综合性科室,特别是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风心病、高血压病等疾病的临床诊治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形成我科心血管诊治的专业特色。我科拥有大型DSA、IABP、IVUS、Ensite 3000、CARTO 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器、动态血压仪记录仪、心内电生理记录仪、温控射频消融仪、彩色超声多普勒心动图仪、十二导自动分析心电图机、体外复律除颤器等仪器设备,具有一流的楼宇自动化设备和完备的医疗保障设施。
近40年,在医疗、科研和教学方面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全面发展,临床医疗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学科人才建设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军队基金30余项,总资助金额1000余万元;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等奖项1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及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总影响因子100余分,最高影响因子9.8分;出版专著10余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名。
医疗特色
我科在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方面成绩斐然,先心病介入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国内外的专业发展。冠心病介入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已经作为国家卫生部的培训基地,治疗例数和疑难程度达到上海市前3位。心律失常射频消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例数达到上海前三位,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的例数和成功率达到上海第一,具有明显的特色。
(一)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我科于1960年代在国内较早开展心脏右心导管检查及左心室造影诊断先天性心脏病。1990年开展了应用Porstmann方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同年开展了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型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近10余年来我科在先心病介入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飞跃,在学科带头人、解放军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秦永文教授的带领下,于1998年在上海地区率先应用镍钛合金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成功率达到100%。同年在上海地区率开展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成功率达99%。1998年开始研制国产心脏缺损畸形封堵器,在国内外率先采用经颈内静脉穿刺法建立室间隔缺损模型,应用自身颈静脉作为桥血管建立动脉导管未闭模型,以及应用经房间隔穿刺加球囊扩张法制备房间隔缺损模型。1999年就实现了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的国产化,并经国家批准应用于临床。2001年又在国际上首先研制出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对称双盘状镍钛合金封堵器,于2001年10月21日成功治疗了首例膜周部室缺患者,目前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在此基础上,不断研制出适应不同类型和缺损形态的各种新型封堵器,在国际上首先研制出细腰型室间隔缺损、零边偏心封堵器,单铆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等,引领了世界范围内封堵器的研发。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简化操作程序和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近年来相关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获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国家发明专利3项及实用新型专利近10项。目前累计完成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500余例、房缺封堵700多例、膜部室缺患者600余例。并连续十年举办先心病介入治疗学习班,累计数千名医师参加学习,使得相关技术在国内两百余家医院推广应用,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在全国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进一步致力于经导管置换心脏瓣膜相关器械的研发,已完成临床前实验,争取近期有所突破,使得经导管瓣膜置换应用于临床,为治疗无望的晚期瓣膜病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冠心病的综合治疗
我科长期致力于冠心病的预防和综合治疗,并不断跟踪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手段,总结出一整套冠心病预防和诊治的策略。1985年在国内较早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1995年开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近年来随着医院条件的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水平取得了较大进步,一些危重复杂冠心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如多支病变、慢性闭塞病变等。目前每年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总例数达2000余例,其中介入治疗近1000例。近期和随访期间疗效显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我科开通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的生命绿色通道,积极开展急诊溶栓治疗和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每年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近200例,使心肌梗塞的死亡率从25%降至10%以下。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三)心律失常的诊治
1977年我科在国内较早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目前每年安置各种类型的人工心脏起搏器300台左右,包括各种生理型人工心脏起搏器、频率应答式人工心脏起搏器、自动阈值夺获起搏器及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以及三腔同步化起搏器(CRT、CRT-D)、自动复律除颤器(ICD)。
1977年在国内较早开展心脏电生理检查,如应用经食道心房调搏评价窦房结功能,以及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1995年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1995年与普外科合作,在国内首次开展经胸腔镜行颈胸交感神经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伴反复晕厥发作者,取得良好的效果。1999年在上海市率先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获得成功。近年来在高危及复杂心律失常如顽固性室早、室速的射频消融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使得一些治疗无望的患者获得新生。目前已治疗各类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患者4000余例,总成功率达98%,达到上海市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四)其它疑难复杂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近年来随着我科介入技术的提高,很多疑难、少见和复杂心血管疾病在我科得到很好的救治,并逐渐形成特色,解决了患者的痛苦。如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肺动脉瘘的封堵治疗、起搏器电极拔除、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内外科结合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等。
(五)急症重症危症的救治
在救治心脏骤停、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和抢救方面我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冠心病监护病房和重症抢救室,引进国外先进心电监护设备,先后救治重症心肌炎、顽固性、重症心力衰竭、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300余例,抢救成功院内外心脏骤停患者数十例,曾成功抢救1例心脏骤停长达40分钟的患者,并完全康复出院。
科研工作和基础研究
目前心内科有独立的心血管病基础研究实验室,拥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室、斑马鱼实验室,已建立成熟完善的斑马鱼研究平台、RNA研究平台。目前由国内知名专家荆清教授领衔,主要致力于小RNA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发病机制作用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军队基金30余项,总资助金额1000余万元。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和开展的工作达到上海同学科的一流水平,科研成果在上海同行中处于前列。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8月1日
星期五
8月2日
星期六
8月3日
星期日
8月4日
星期一
8月5日
星期二
7月30日
星期三
7月31日
星期四
8月1日
星期五
8月2日
星期六
7月30日
星期三
7月31日
星期四
8月1日
星期五
8月2日
星期六
8月3日
星期日
8月4日
星期一
8月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