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医院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再上新台阶

日期:2014/6/25 0:00:00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2014年6月10日晚,长海医院导管室5号机房灯火通明,尽管人头攒动,但无不屏气凝神,些许紧张的氛围中,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的黄清海副教授正和助手一起完成着一台特殊的颅内巨大动脉瘤介入治疗。说它特殊,不仅仅是因为使用的是我中心自行研发的新型血流导向装置,更是因为术中不断传来不同口音的英语向术者及在场的许奕教授、洪波教授、赵文元副教授的提问,这是长海医院正通过卫星,向远在阿根廷举办的世界神经介入治疗大会(World Live Neurovascular Conference,WLNC)主会场进行着手术实况转播,而此时的刘建民主任正在主会场向全世界介绍着来自中国,来自上海,来自长海医院的宝贵经验,展示着新型血流导装置——Tubridge在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中的成效。
   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作为全球6个神经介入诊疗中心之一,在短短1.5小时的时间内即成功完成两例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血流重建术及1例颅内狭窄支架成形术。支架准确定位,精确释放,动脉瘤内血流改变明显,载瘤动脉通畅,治疗效果确实。出色的表现给参会代表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赞扬和好评。“长海经验”成为本次大会精彩的回忆,在国际舞台上奏响了让亚洲骄傲,让世界惊讶的中国之音。
  颅内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具有破裂风险高,治疗成本高,操作复杂且容易复发的特性。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与上海微创自主研发的新型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即刻疗效满意,短期安全性高,长期随访结果好,复发率从原来的90%降至5%以内,并具有输送性能强,侧枝影响小,长期通畅率高的特点,将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从“动脉瘤囊内填塞”发展为“病变血管重建”,成为动脉瘤介入治疗理念及方法的一个根本性转变。经过8年的的努力,成功将血流导向装置从设想转化成临床应用,目前已成功完成了二期临床试验,获得了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同的临床结果,被国内外同行称为“长海经验”。像这样的“长海经验”还有很多。针对临床治疗中存在的难题和现存器具的不足,创用了支架半释放等20余项新技术,大胆假设并提出一系列器械设计思路与发明,申请专利14项(其中国际专利2项),并积极进行产学研结合。目前已获得产品注册4项,完成临床验证并上报SFDA待批产品2项,正在进行临床验证产品2项。上市产品先后在近30个省市300余家医院进行临床应用,挽救12000余例高危的脑卒中患者,节省医疗费用超过3亿元。这一项项的创新有力推动着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发展,而中心更是在复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及密网孔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行列,是国际上开展该技术最多、疗效最好的单位之一,先后获得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项。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十余年来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沉淀。中心作为“上海市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示范基地”,在“病人第一、规范创新”理念的引导下,针对脑血管病的不同特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贴合国际发展趋势,实现诊治研究的跨越式发展。中心在学校医院的支持及刘建民、邓本强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协作配合,加强交流与协调,汇聚集体智慧,凝心聚力,建立了一支高水平强有力的脑血管病治疗团队。自中心建成以来,不断加强对脑卒中救治的规范化流程,打破诊治链中的困难、障碍和瓶颈,发掘内部潜力,改变陈旧僵化的学科框架及就诊模式,内生外展,实现由“聚”到“变”的转型,将人力、物力集体整合,切实以病人为中心,提升救治能力和保障能力,救治效率及疗效均得到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DNT时间从原来的111分钟,缩短至44.8分钟;溶栓率提高了23.3%,血管再通率达到90.6%;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率达到100%;临床路径入径率达94.18%,完成率95.51%。于此同时,长海更坚持“姓军爱民,无私奉献”的服务宗旨,以“长海品牌”作为辐射源,积极联合地方政府,构建预防网络,不断提高民众健康保健意识。
       WLNC 2014是契机,也是新的起点、新的动力,中心将继续发扬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向着更好、更快、更微创的目标继续奋斗,我们有理由相信,来自中国的声音,必将在绚丽的世界舞台上越来越多的发出耀眼的光芒!


                                                             (吴一娜 刘建民报道)

?


  

上一篇:

我院学员参加第12届国际生理学竞赛获得佳绩 

下一篇:

99岁革命老人食管穿孔 胸外医疗小组成功救治

Copyrights 2005-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