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埃勇士筑梦西非
日期:2015/3/10 0:00:00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记援利医疗队治疗病区的长海人
? 援利医疗队队员 张景熙 席惠君
随着截止目前利比里亚最后一位埃博拉患者雅德鲁在鲜花与掌声中痊愈出院,当她激动地从第二批医疗队队长手中接过自己的出院证明时,泪水滑落,2个月来在经受了失去女儿、自己又身染重症的双重精神打击后,是中国的医疗队让她获得了新生。在蒙罗维亚工作2月来,我们先后诊治了5例确诊患者,其中3人痊愈出院,这其中凝聚着治疗病区工作的长海人的付出与担当。

“我们的主心骨”
长海医院感染科主任李成忠主任是资深的传染病专家,当得知有抗击埃博拉任务后立即主动报名。在病区工作期间,在我们发现第一例阳性埃博拉患者玛露芭已是深夜10点,需要将立即从留观病区转入治疗病区,面对第一次真实遇到埃博拉、面对许多未知时所有人都会与生俱来的怀疑与些许的畏惧,李主任第一个主动请求进入病房进去查房,把药带进病房争取让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治疗。整个夜班忙着完成病程记录、会诊记录,眼睛密切监测着患者的生命体征,未敢合眼,生怕遗漏了患者的病情变化。作为专家组成员,李主任每天都参加每一例患者的病例讨论,认真听取各方的意见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作为二军大医疗队队长,时不时会在微信群中殷殷嘱咐稳定情绪、保重身体,经常发出注意严格遵守穿脱防护的温馨提醒。当遇到问题时,大家一定会说::“李主任,您是我们的主心骨,我们听您的”。

“我不能不管他”
作为治疗组中年龄最大的传染病专家,陈志辉教授和其他比他年轻的医生一起工作时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年龄,面对凶险的传染病,他一方面懂得如何自我保护,一方面表现了长期形成的对患者高度负责的职业素养。病情危重的卡瓦伊在为一名已造成与之接触过的14人均死亡的感染埃博拉的罪犯清创时不幸染病,高热、烦躁、抽搐、极度疲乏,输液开始头两天病情一度稳定,精神状态、食欲虽有好转,但体温居高不下,病情很不稳定。入院第3天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正值陈教授查房,眼看着患者排泄物好似水龙头关不住的快速流淌,陈教授离着这位“毒王”很近,呕吐物喷射的地方离陈教授的隔离衣仅一步之遥,陈教授没有后退一步,和护士护工把患者抬到床上、收拾尿垫。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保护面屏模糊了,病房消毒氯气刺得眼睛鼻子酸疼,陈教授也感呼吸急促、体力开始不支,他立即走出病房在窗口深吸几口空气,再回来看一眼患者有没有好转,液体输入的是否顺畅,一切妥当后,才放心的离开。不知不觉在病房已待了近3个小时,这几乎是穿着隔离衣持续时间的极限,视频前的医生护士都为他捏一把汗。从更衣室出来,大家送上关切的问候同时近乎敬畏的责备,他只说了一句话“他也是医生,我不能不管他”。
让患者安全、顺利的输液、服药是我们的职责 储丹凤、曹洁
为埃博拉患者输液是护士需要面对的最可怕的事情,虽然输液对于身经百战的长海护士来说再普通不过了,但是在戴着四层乳胶手套,穿着三层防护服,两层面屏的情况下,输液就显得十分困难,黝黑的皮肤下看不清血管颜色,摸不清血管走形,都极大的挑战着长海的护士。更让人头痛的是患者的内心恐惧感作祟,让他一看到医护人员离开就通过拔针、拉输液导管、关闭输液开关等举动来牵制医护人员再次返回他身边。由于埃博拉患者一项注意的体征就是呕吐、腹泻,大量的体液弥漫在地板上、身体上,勇敢的长海护士没有退缩,储丹凤、曹洁一次次的为患者更换纸尿裤,更换床单位,引导护工清理房间卫生。 问她们当时难道就不害怕、不胆怯?万一体液污染,那可是相当危险的啊!丹凤平淡的说:“当时真的没有想那么多,护士的本能就是想让他舒服一些,尽快好起来,现在想想的确有点后怕!”曹洁说:“确保患者能顺利安全的接受输液、药物治疗是我们的职责,理应如此”!朴实的话语道出的是长海人护理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的坚定理念!
?

三位康复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