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工葛阿姨的一天
日期:2014/4/1 0:00:00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清晨5点,申城还在沉睡,护工葛阿姨已经在上班的路上。
5点40分,葛阿姨到达医院。和医生护士一样,进入监护室之前,葛阿姨先换上了消毒的护理服,带上头套、口罩和鞋套,消毒好双手。
离上班时间还有20分钟,葛阿姨已经进入病房准备交接班工作。监护室里的病人都处在术后观察期,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晚上也睡不好。“陈阿姨,昨晚睡得好伐?等会我们洗脸刷牙了。”在对病人的嘘寒问暖中,葛阿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病人恢复正常排便,她惜之如金
“今天排便了?好的!好的!”53岁的葛文娣揭开病人尿布,看见一滩排泄物不由得笑逐颜开。帮病人清理排泄物和擦身洗漱是葛阿姨每天的第一项工作,这是一个繁重的大工程。葛阿姨说,看见病人排便比见到金子还高兴。气排了、便排了,就证明肠道蠕动功能恢复,就证明手术成功了。葛阿姨从不将之视为“脏活累活”,反而由衷地为患者高兴。
葛阿姨熟练地清理排泄物,然后端来热水给病人擦身。在一个护士协助下,葛阿姨先把病人轻轻扶起,小心翼翼地避开身上的管子,帮病人擦洗身体的各个部位。擦洗完后,更会细心地为患者涂上防褥疮的软膏。
接着要用病人的洗漱工具帮病人漱口和洗脸。处在术后观察期的病人行动不便,动作缓慢,葛阿姨弯着腰用手臂支撑着病人的后背,等到病人漱完口了,葛阿姨打来热水帮病人擦脸。
三个小时后,葛阿姨终于帮胸心外科重症监护室里的7位病人完成了早上的洗漱工作。
紧接着葛阿姨要帮病人更换床单和一些衣物。搀扶病人下床,利索地帮病人换上新床单。
做完这些工作,葛阿姨才休息了几分钟,又走进监护病房,喂病人喝水吃药。
到了午饭时间,护士将病人的饭菜送进病房。葛阿姨轻声地询问每个病人想吃什么,并叮嘱着“慢些吃,不急”。一位病人喝了两口粥,难受想吐,葛阿姨赶紧拿来卫生纸巾,垫在病人胸前,一边用手轻抚着病人后背,边安慰到“没事的,你吐出来,不会弄脏的”。病人吐完了,葛阿姨柔声地询问病人“我们晚点再喝粥,现在先缓一缓好不好?”
直达12点,葛阿姨的工作才告一段落,她走进配餐间,简单地吃了几口饭,怕病人有什么需要找不到她,又急忙回到监护病房。
下午的工作和上午一样,帮病人清理排泄物,洗脸擦身,端水喂药。
护理病人14年,她感到很幸福
这样繁重而枯燥的工作,葛阿姨一干就是14年。“帮病人减轻痛苦,尽早恢复健康,我感到很幸福。这份工作虽然不容易,但我很珍惜。”
在医院里,医生和护士的重要性毋庸赘言,而护工就像幕后英雄一样承担着患者绝大部分生活护理工作。“每天一到医院就开始忙碌,直到下班,8个小时几乎没有一点休息的空档。”胸心外科的重症监护病房共有8名护工,她们分早中晚班轮替上班,每天工作8小时,可这8小时是实打实的分秒必争。葛阿姨已经习惯了从早忙到晚的生活,有时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
病人亲属的不信任,几乎是所有护工在工作之初都会遇到的挑战,葛阿姨也不例外。“像我们胸心外科的手术都是大手术,病人身体上要承受很大的痛苦,毕竟不是亲人,担心护工照顾不周到,病人受委屈。”葛阿姨说,“所以我的护理工作就要更加人性化更加细致。我把病人当成自己家里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护理,安慰他们,减轻病人的痛苦。”通常只要两三天,葛阿姨就用自己的工作表现,完全打消了病人亲属的顾虑,病人也都十分信任葛阿姨。
有一次葛阿姨家里有事请了几天假。她刚回医院上班,病人就问到这几天去哪儿了怎么不来上班。面对病人的信任和依赖,葛阿姨心里很感动。
13个春节在岗,只因病人更需要她
“我们监护室里的病人,刚刚做完手术,身上插着各种管子,创口也还没愈合,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很大的痛苦,很脆弱。这个时候,你帮了他一下,他就会铭记一辈子。很多病人出院了,也会回来看看我们胸心外科的医护人员和护工。”葛阿姨告诉记者,因为护工这份工作,她和很多曾照顾过的病人成为朋友,逢年过节都会互相问候。
今年春节,和往常的13个春节一样,葛阿姨一直在监护病房上班。她说其他护工的家都不在上海,一年到头也只有过年才能回趟家,所以她就主动值班,“虽然对家人有些愧疚,但病人更需要我。”
刚工作的时候面对虚弱的病人,葛阿姨只有同情。“他们躺在床上,身上全是管子,有的还开着胸膛,连呼吸都很困难,可能有些人会害怕或什么样的,我倒是没有。看着他们的样子,我就想如果换作我生病,肯定希望被细心周到地照顾。”
护工的工作不像医生能妙手回春,也没有护士般“白衣天使”的美誉,她们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她们也有生活的梦想,她们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她们也有热爱和兴趣,但她们想得最多的还是怎么为病人又好又快地换一床干净的床单。
(邬林桦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