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农历七夕,周六,中午12:10,忙了一上午,刚坐下来吃午饭的急诊抢救室胡护士长接到医教部和护理部的电话,预报可能在1个小时后要立即接收大约20名大面积重症烧伤患者。顾不上吃饭,胡护士长立即上报、联系人员、展开救治场所、准备相应物资,同时联系烧伤科一线医生,详细了解伤员情况以及可预知需要展开的抢救措施。5分钟,8张抢救复苏床展开;8分钟,第一个护理加班人员胡杰到位;20分钟,所有护理人员到齐;30分钟,所需物资陆续到位。而正在上班的护士们以最快的速度转移抢救室通道上的病人,本来已经加满了床位的通道被迅速清空,一条通往烧伤科ICU的生命通道快速形成,通畅无阻。
中午13:30第一个伤员到达,烧伤面积达95%,
气管切开。从昆山开来的救护车后门一打开,抢救室男护士徐立一跃而上,协同撤除固定在车上的所有导线和物品,车下护士胡杰迅速对伤员进行核对姓名、标识及登记,王登台、韩芸则配合医生评估及转运……。大家分工明确,所有的工作按照事先预定的计划有序展开,同时所有工作都没有阻碍快速转运病人的速度。
夜里零点30分左右,长海医院急诊科再次接到通知,要立即接收另外4名危重烧伤伤员。为了不影响备班同志第二日的工作,晚班护士张敏伶、戴红英同志主动要求留下,协助夜班值班长接收伤员,更是展现了急诊科白衣天使们互帮互助、互相体谅的革命战友之情。
急诊科每年都会遇到突发成批伤事件,急诊护理团队不仅实战经验丰富,在管理上亦总是与时俱进,每次完成救治后会重新完善和修订成批伤抢救应急预案,而今年年初新修订的应急预案很快得到了应用,并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在医疗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提前挂号登记使得成批伤员信息得以很快进入急诊及病房的医疗文书系统,确保了伤员到达后救治流程的顺利展开。
在本次救治中,急诊科所有接到通知的护士都能够快速到位,需要待命的同志们摩拳擦掌,静候通知;很多没有接到通知的护士更是主动报名并默默关注着科室微信群里的一举一动,随时待命。本次成批伤救治的接收工作,急诊科抢救室所有护理人员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反应迅速,再次充分展现了作为急诊急救护士的快速应急处置能力和大爱精神。
8月2日早上8点多,正在赶往奉贤看望患病婆婆的烧伤科ICU护士长冯苹接到通知,江苏昆山某工厂发生爆炸,伤亡惨重,要立即赶赴昆山现场展开救治工作。还在半路上的冯苹立即让老公和儿子开车回去,并电话告知婆婆后在马路边迅速拦了一辆出租车,赶赴昆山。到达事故现场,冯护士长与烧伤科朱世辉副主任等7名医生会合后立即现场查看和指导工作,评估和确认伤员情况,检伤和分类,并随同救护车赶回长海医院组织分配护理工作。
烧伤科的护士们同样给力,ICU护士王婷婷原本计划下周休假回老家探望母亲,因为母亲生日,还特意保密,想给母亲一个大大的惊喜,未料工作所需,她主动放弃了这个计划已久的大惊喜,还说,幸亏没有告诉母亲,就让它成为秘密吧!护士卢翠敏当天正在赶往老家的动车上,还没有到家,接到回科室的命令后,毅然掉转回科。护士贺珊媛休病假,身体虚弱,看到科室大家这么齐心协力,医院上下奔走,决定带病坚持工作,她说,这样反而能让她忘记生病,一个班次下来,她捂着胸口说,还好,就是有点闷,站不住。
同时静候在家的烧伤科病房护士长周万芳也立即做好病房和ICU的统筹和准备工作,很快烧伤科普通病房的14张床空出来,ICU的14名轻症患者转出来,所有在家休息的10名护士看到新闻后,均不约而同从家中赶到科室,协助做好收治伤员的各项准备工作。14张备用床单位整理完毕、10台呼吸机到位,大箱的烧伤敷料搬到ICU病房……。
在关键时刻分管护理工作的刘燕敏副院长、护理部张玲娟主任以及门急诊片张玲总护士长、专科片张伟英总护士长亦亲临现场,指挥组织与协调现场工作、慰问参加战斗的一线护士和受伤的伤员。次日张玲娟主任和张伟英总护士长在全院抽调20名护士支援烧伤科ICU。长海医院的护理团队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不仅仅因为这是一支拥有众多精兵强将的护理专业强队,更是得益于护理部的高效领导和极具凝聚力的管理文化。
护士常常被誉为天使,但是有这样一群天使,他们不仅是温柔体贴的代名词,更是关键和危难时刻冲锋陷阵的战士,是需要付出和奉献时能够抛弃个人利益、无私无畏的英雄,是工作起来动作迅速麻利、不知疲惫的超人,他们就是绿色军营中生命的守护者。
(护理部 报道)
?